|
本帖最后由 wbv123 于 2024-11-18 16:44 编辑
前几天,同事告诉我:他爷爷是事业单位退休的,干了 40 年,现在每个月能拿 13135 元退休金。
还问我:这个退休金算高吗?你家里老人退休金多少?我一听,可真是吓了一跳。
因为我爷爷也是工作了 40 年,但他是企业退休职工,每个月只有 3000 多元退休金。这么一比,这一万多的退休金,怎么能算不高呢?
听完同事的话,我很好奇:同样都是 40 年的辛苦工作,这差距怎么就这么大?
在北京,2024 年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约 11000 元,可企业退休人员平均才约 5500 元。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我咨询了社保局的朋友,了解到主要有三个原因。
1,工资基数不一样事业单位的工资基数普遍比较高,像教师岗位,一个月能有 8000 到 12000 元。可企业就差别大了,好多企业为了省钱,都是按最低标准缴纳,基数也就 3000 到 5000 元。
2,缴费年限和比例不同事业单位以前是财政全额拨款,职工不用自己缴纳。企业需要自己缴纳,为了省钱,很多都是按最低标准交的。
3,职务级别和工龄工资有差别邻居张叔叔是事业单位科长退休的,工龄 40 年,一个月能领 13000 多元。他弟弟是企业车间主任退休的,工龄 38 年,一个月只有 4000 多元。
不过,现在有个好消息,养老金正式并轨:从 2024 年 11 月起,养老金并轨改革正式实施。统一了缴费标准,单位交 20%,个人交 8%。
待遇计发办法和养老金调整机制也都统一了。并轨后会有什么变化?
对于新入职的人员来说,不管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待遇标准都一样了,缴费基数统一参考当地平均工资。在职人员,会逐步过渡,待遇差距会慢慢缩小,还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机制。但是,养老金并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国家会逐步完善相关政策,逐步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最终实现养老金制度的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同时,好多地方都开始探索新举措来缩小差距。像发展企业年金、建立职业年金、推广商业养老保险,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例如,浙江某市试点企业年金计划,企业按工资 8%缴纳,职工个人交 4%,退休后每个月能多领 2000 到 3000 元呢。
这里也给大家一些建议:在职人员:多关注缴费基数,尽量选高一点的标准,能参与企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就更好了。退休的人员:及时了解政策变化,合理规划收支,也可以考虑适当理财。总的来说,养老金并轨可是一项重大改革,虽说暂时还有差距,但是从长远看,能让养老保险制度变得更公平更合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