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11-30 10: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看到一句话,对老年人的孝顺表现在接到大城市来,方便
享受更更好的生活。
这点实难认同,在上海这种大城市,实在不适合老年人居住,
居住面积狭窄,生活不便捷,去哪儿都需要坐车坐地铁,水果蔬菜也
不如小镇的新鲜,节奏也太快,连找人聊天都找不着。
唉,这应该是大部分80 后所面临的困境吧,回家就是失业
或者低薪;但留在大城市,父母却又疏于照顾,且还有难以承受的高
房价,难啦~
——————————————————————————
简单说一下
一看你这个想法,就是没有体会过生活的人
人越老,越要靠近生活便利的繁华地带
人越老,越是要靠近大超市、大卖场、大医院、大机关、大学校、
大公园附近生活
这样满足需求便利快捷,而且能享受到更高层次的服务
而且人越老
需求反而越大
老人的开销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少
万一再有个什么慢性病
那种需求空前增大
对于要活命、要生存、要发展的这种基本需求
你只能顺着尽力满足的思路去努力,而不是回避
因为你回避不了,这些需求会累积,最后大到你无法解决
你生活在一个经济社会里,干什么事不和钱打交道?
没钱,在现代社会里就意味着你的幸福缩水
你有一万个借口来证明隐居好,但是让你隐居一次你就受够了那
种日子
你仔细观察
两口子吵架,貌似花样繁多,但究其根本,大部分原因还是为了
个钱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贫贱夫妻百事哀
中国人喜欢动不动就拿“空谷隐居”来做文章,很羡慕那种超然
的生活
但现实生活中,我所见到的是大城市就是比小县城机会多,条件
环境好
你这么喜欢隐居
等你70、80 岁了,你住在西部县城
如果有幸你还住在了类似灾区的县城里
我保证你
对隐居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另外关于古人到小地方隐居,我前面几页有个跟帖专门论述过,
有兴趣你翻出来看一下
人出来做事,不要总想着往后面缩,往回路上躲
这种思维要人命
还是要积极一点
农村-县城-省会-大都市-出国
朝这种思路去奋斗,你断不会吃亏
但你要想着越活越回去
你可以用自己的一辈子去尝试一下
我保证你下辈子不想再这么闹腾了
而且经济学有个规律
越是最不好的损失,越是由最贫穷的人来承担
现在,你可以看到
重污染企业都往农村搬
淘汰产品都往农村销售
假冒伪劣都卖给农村人
随便搜索一个河流被污染的照片
背景一看全是农村
越是大城市一旦突破了发展瓶颈,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汇聚更好
的资源,比如上海
大城市吃好的,拉出来的屎运送到农村填埋
就是这样的
这就是性感的
马太效应
你记住中国人,尤其是农民鼓励自己子孙后代翻身,就是一定要
往城里跑,做城里人
老祖宗的智慧是一种经验
你可以挑战一下这种朴素的民间智慧
看看你能得到些什么
买房买熟
一家人还是在一起,不要分得太开,你以后就知道好处了
过去大家族,成员之间都住得很近,这是符合中国人传统生存哲
学的做法
因为只有在一个城市里
全家族人结成庞大的势力网,前呼后应,盘根错节,才能体现出
规模优势
单打独斗,显然是没有前途的
这一点你一定要有个清醒的认识
1.信息不对称是现代生活中无时无刻不面临的一个问题,现在社
会已经进入了信息致富的年代,给你一个准确的消息,你能赚的钵满。
股市前些年有个中信投,提前知道国库债券加大发行力度的消息,豪
赌了一把,赚翻了,造成当年的霸王市,一举击败南投,才成立1 年
不到的机构,当年就坐上了头把交椅,太子就是这样玩的。我个人也
做过这种事,小赚了一点。因为权力的垄断和神秘,注定了某些信息
天生具备价值连城的可能,表面上看卖的是信息,实际上出卖的是一
种权力和时效,早一步、晚一步,结果完全不同。信息不对称是双刃
剑,对于很多人是坏事,但对于少数人则是好事,人家就靠这个混饭
吃,因此挤进权贵阶层,成为核心信息的分享者,甚至成为信息的制
造者,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你没有那个地位、那个身份...你是永
远不会得到真实有效的信息。放眼全世界,也是同样的。
2.我国政府制定政策,80%的因素,主要考虑权力斗争和权力分
配,表面上是讨论经济,实际上还是权力格局的安排部署,权力到了
经济自然就到了。这一点可能与民间的看法出入很大,民间多以为高
层讨论经济是纯技术性的,实则不然,他们的脑子里更多的是考虑权
力博弈,是各种控制力的角逐。说到底还是28 定律,人家考虑的都
是关键几个因素,屁民虽然声势浩大,但不是决策时主要影响因素,
这一点还是要有个清醒的认识,与其控制老百姓不造反,这么辛苦,
也不容易做到。不如控制军队不叛变更加容易有效。房价好像刚刚列
入CPI 计算?
3.这次新政,我肯定有人赚发了,而且赚发的人很可能就是新政
的制定者之一,只不过现在没爆料出来而已。其次我认为这次新政主
要是为了挽救腐败的金融体系,免得出现大乱。房价高,社会乱不了。
但是银行出现大规模挤兑,那才容易生乱子。这一点我和锦衣罗郎
的看法是一致的。
4.地方和中央的关系?一个想控制,一个想反控制。一个想从下
面多抽水,一个像从上面扯虎皮多要点权力。一个骗,一个哄。中国
人有家无国,这就是合久必分的主因,也是每次大一统之后必然出现
军阀割据的根本。曾国藩有个幕僚叫赵烈文,此人对中央与对方的关
系有一段精彩的阐述,至今仍然受用,具体内容记不得了,大家感兴
趣可以搜索一下。现如今还算太平盛世,但也难保几十年后这偌大的
国家就好似《红楼梦》里的贾府,架子未倒,内蠹就翻上来了。
5.我们做事情很少有职业规划,从小也没有学过大小逻辑,以至
于完全凭直觉办事,自然输多胜少,有计划是对的,希望大家在做人
做事时注意这一点。
为什么最近中央频频表态要抑制炒房投机?为什么把新政早就
说明白的话现在拿出来反复在强调?穷人的思维一定是,ZY 吹风了,
肯定要收拾房价。但是稍微有点脑子的人,一看就明白,这是“连哄
带吓”,ZY 怕什么呢?怕“金九银十”再给你涨上去!那笑话就大发
了。
调控才5 个月左右,年还没过,下一次两会还要等到明年四月份,
要审议ZF 工作报告,民生这块儿没法交代。因此今年最后一波涨价
的可能性就剩“金九银十”,到了冬天一般是淡季,只要熬过“金九
银十”ZY 大可以安心混到明年四月份,大家也过个好年。所以在“金
九银十”前无论如何一定要稳住,不能突然爆发涨价,如果压不住,
和利益阶层谈崩了,人家不配合。瞬间,人民就会发现,原来ZY 政
令不出中南海,人民也会看到,红墙内部权力斗争已经达到了平分秋
色的地步,根本没有毛时代一手遮天的气魄。现在时代不同了,都没
有军功和威望,大家各拉一队人马,养小弟扩势力,那都是要花钱的,
谈来谈去,谈的都是生意!
你们注意到没有,现阶段连哄带骗,加点威胁,实际上已经有哀
求的成分在里面,意思是,大家都各让一步,和气生财,好歹让新政
挺过明年两会,要不然的话,两会上这一条闹僵了,那对政绩而言可
就衰大了。而且一旦出现ZY“想稳房价都不可得”的局面,那么别
说降了,只要不疯涨,你就谢天谢地吧!
所以说ZY 越是表现出这种担心,越是会频繁强调已经说过的老
话,我估摸着中间还要杀两只小鸡给猴看看,就这么一骗、二哄、三
威胁的,无论如何要保着“金九银十”千万别反弹,ZY 越是这么做,
越能看出心虚没底气。因为,ZY 心里清楚得很,一旦房地产经济出
现大幅波动,那对于国民经济将产生怎样的后果!傻空尽可以在网上
贬低房地产的作用,但显然ZY 还没进化为傻空,ZY 心里清楚得很,
但有不能说破,所谓两难就是这个!中国经济现在绝对不能出现大动
荡,那样会对政局产生致命影响。所以现阶段最好的状态是都别动弹,
保持现状。
看着新政走的这股邪气劲儿,我总觉得新政出台的幕后原因实际
上就是为经济复苏“托底救市”,本质上有点那种“打着向东的旗子,
实际上却往西走”的味道,中国人讲究权谋,就喜欢搞这一套,使我
不得不对新政的根本目的产生怀疑,这种“贼喊捉贼”的玩意儿,在
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
因为根据正常的研究,纯市场行为应该有升有降,为什么到了房
地产市场上成了只升不降,还一升就好几年?后来我专门查阅了7 次
调控资料,渐渐地有了这种大胆的想法,那就是每次市场上出现房价
下降的趋势时,政府总是第一个得到信号,于是趁着市场没有大规模
反应前,赶紧打着民生的旗号,强行介入市场,用纳税人的血汗钱去
填窟窿,为房地产市场弥补损失,哪怕制造一点通货膨胀,也要确保
房地产经济一直向上发展。这也就是我们的实际收入为什么在减少,
而房价反而逆势上扬的根本原因,那是因为我们的实际收入都被以
“通胀或资本转移”的形式,不知不觉地输送到房地产市场,去弥补
房价下降的损失,所以造成了目前这种“无论房地产经济怎么下降,
都能无偿使用屁民的纳税钱去帮着还账弥补”的局面。
只要中国还有这么多奴隶,这些奴隶还不掌握武装,那就意味着
“傻子付账人”总是存在。所以说:并不是房地产市场没有下降过,
而是一下将就会用纳税人的钱来义务掏钱结账,填平了这个坑,所以
才显现出我国房地产市场永远上涨的独特风景。
本质上,不管你买不买房,你的收入都会被统治阶层用通胀、印
钱、增加税收、抬高基础资源价格(水电气油费)、提高社会公共品
价格(教育、医疗)....等各种各样,你察觉不到的方法,一点一点
拿走你的钱去免费做贡献。这就是为什么我劝“越是买房困难的人越
是要早点买房”的原因,你买房受剥,但你还能得到一套房子,不管
将来自住、出租、出售都比纸钞要增值。你不买房,一样受剥削,只
不过用你看不到的方式拿走你的钱而已,这钱仍然有一部分回流到房
地产市场去填坑,你既作出了贡献,又没捞到实惠,堪称新时代助人
为乐的活雷锋!
摇号这种事情,我也参与过,比你清楚一点,反正只要我想要的,
我总能摇上,呵呵:)
北京怎么操作?我不清楚,可能更公平一些吧。但你要有个心理
准备,可能你永远摇不上。
说到这一点,我想起来了
凡是等单位分房(集资建房)的年轻朋友注意一下,也许你等了
半天最后单位的价格也和当时市面上差不多,只不过因为市面涨得
快,几年后涨到一个水平,你回头一看,嘿嘿,自己的集资房没涨,
所以显得便宜了。而实际上你要是不苦等单位分房,你就能主动在当
时或者更早的时候去买商品房,价钱还相对便宜,又公平,不用论资
排辈。实话说吧,年轻人等单位房,即使等到了,也是那种顶层没人
要的破房子,既花了钱,又买回来一肚子气,实在不划算。
官府总是很惦记着收钱这种事情,这是他们的核心利益,核心,
懂不?哈哈哈
三年前,经过激烈的竞争,我成为西部某省委组织部的一名公务
员;二年前,我从省委组织部辞职;一年前,我开始严重后悔辞职的
轻率行为了。
大家都应该知道,组织部是负责干部的考核和任免的,部门
权力很大,个人地位也高,不是有话说“跟着组织部天天有进步”吗?
考进这样的部门,可以说是让很多人羡慕的。刚考进去的时候我没什
么感觉,当时我年少无知,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反正大家都热衷考
公务员,我也就去考了,然后考上了,仅此而已。
正是这种模糊的人生目标,缺少方向的人生安排,使我在后
来遇到的一些困难和困惑中屡犯选择性的错误。
进组织部后,因工作需要,我经常陪处长出差。每到一处,
都是当地的市委书记和市长出面盛情款待,我的虚荣心得到了一定的
满足,短短半年时间,我所收到的各市党政一把手、各大型国有企业
老总的名片就有上百张。那时候,让许多人毕恭毕敬的县长级别的官
员在我们眼里只是一个小兵。
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年轻单纯的我却不懂得珍惜和利用
资源,只是机械性的工作着,没有更多的想法,没有目的性,没有手
段,没有心计。这样的性格限制了我政治上的发展。
接下来的工作中,我的性格和工作的相互矛盾更加明显。可
以说在组织部工作的时间,我是没有真正爽过一天的。整天说着虚伪
的话,堆着笑脸,在领导面前毕恭毕敬,夹着尾巴做人,在酒桌上拼
酒量,说着空话套话以及自以为幽默的笑话。我根本不能喝酒,不懂
应酬,不懂吹牛,为人不够圆滑,不会八面玲珑,这样的性情注定了
在仕途上绝对不可能有大的发展!
有一次,有个中组部的公子来我省旅游,我们处长和我去接
待他们。我提前点好了菜,客人一到,我就叫上菜,结果被我们处长
狠狠的批评了一顿,说菜单应该征求过客人意见,而我不懂喝酒,所
以没办法和客人套近乎,气氛热烈不起来,我们处长非常不满,我也
很郁闷。而单位的活动中,因为不懂喝酒,我也没去给领导敬酒,领
导看过来的目光意味深长。来还发生过几起类似的例子。
至此,我开始认真考虑我的个性是否适合这个工作。我性格
内敛,品性正直,率性而为,善于思考却不善言谈,不懂喝酒,不善
应酬。而据我的观察,在官场上吃得开的人,绝对是高谈阔论,涛涛
不绝,空话套话信手拈来,渴酒个个是海量,更是善于应酬,做人八
面玲珑,能雅能俗。在中国,一个人能不能在政治上有发展,只要在
餐桌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所以我开始怀疑自己,审视自己。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导致了我辞职的决心。我们部一个领导
生病住院了,部里安排我去照顾他,我竟然空手走进了他的病房,虽
然他没表现出不悦,但第二天换我同事去照顾他的时候,我发现这个
同事买了很多礼品,我突然为我的失误而内疚和不安,直怪自己愚蠢。
后来我处的领导因工作以外的原因多次批评我(当然也可以把吃饭喝
酒理解为工作),感觉在给领导这样的印象下,难有大作为。当时我
进去不到一年,经济待遇也不是很好,刚好有一家公司有意以高薪聘
请我,我就打了辞职报告,当时部里有些人不解,但领导还是很快就
同意了我的辞职请求。
辞职后,我在公司工作,做回了畅快淋漓的自己,想说就说,
想笑就笑,想唱就唱,不想喝酒就不喝,做的是务实的工作,做的是
真实的自己,没有框框条条来约束你,没有了在组织部时的压抑,感
觉很轻松。但工作环境的巨大落差,也会让我郁闷。比如去政府有关
部门办个事情,门卫再三刁难,去办个证,那些小小的办事员还趾高
气扬,感觉良好的样子。我就想,你算什么,他娘的以前都是书记和
市长接待我。哈哈
后来我们公司破产了,我又跳槽了,而且还转了行,一切重
新开始。生活没有多大改变,现在还是原地踏步。而跟我同时考进组
织部的同事,却已经有了一套一百多平米的房子。
这两年,我的工作和生活并不顺,在这个时候,我才开始认
真反思自己。也开始后悔从组织部辞职的轻率行为,这真的是一个很
大的错误。与其说从组织部辞职需要巨大的勇气和魄力,不如说是个
愚蠢而轻率的决定,那完全是年少轻狂,心比天高的后果。我以为我
是一只雄鹰,想振翅高飞,谁知道扑腾几下就掉了下来,才发现我只
不过是一只麻雀而已。
反思我的错误,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总结出来,希望对年轻
人有所警示。
第一,我缺少明确和具体的人生规划,我一直都不知道自己
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为什么要去做。我毕业五年,换了五份工作,
三个不同的行业。总是一山望着一山高,哪里给的薪水高就去哪里,
这绝对是个职业生涯的极大错误!你要明确你的人生目标,你才能卧
薪尝胆,为将来积累经验,现在的苦只是为将来打基础。
第二,性格决定命运。在规划你的职业生涯时,考虑的因素
除了兴趣、特长、专业、条件之外,绝对要把你的性格因素摆在重要
的地位。性格决定命运,人人都知道这句话,但真正能理解和体会的
人不多。
第三,遇到问题要主动去解决,而不是逃避。其实对现在的
我来说,我当时在组织部遇到的困难根本不是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
只要我坚定信心去解决,那完全是一点小困难。我不懂喝酒吗?我去
学,每天灌半公斤,半年下来,看谁能与我比酒?不懂应酬吗?每天
去约见不同的陌生人;不懂说话吗?去参加卡耐基训练……这样下
来,还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呢?但当时我竟然选择了逃避,这真的是
我的悲剧。
第四,要积极进取,要有占有欲,要有强烈的进攻性。这样
的心态可以让你保持激情和勇气。
还有几点,让你们慢慢去想吧,动脑容易进步。在组织部即
使你当不了官,也可以积累许多人脉资源,对你的人生绝对有极大的
帮助。其实在省委组织部混个处级或副处是相当容易的,然后再到基
层,即县份去做个县长,这样的程序并不困难。我在组织部的一年多
时间当中,就有几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下去当了县长,也有人有机会
去但不愿意去。如果我积极一些,进攻性强一点,目标明确一些,利
用一些简单的手段,在组织部这样的一个部门,我的仕途肯定顺畅许
多。
今天心血来潮,有些郁闷和感想,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政府发行文件要通盘考虑很多问题,所以思路都很严密,同时文
件作为政府的身份象征,语言也很严整,读起来虽然无味,但是无味
者蕴涵万味,只要你仔细揣摩,就有无限玩味,可以看出政府那些老
笔虫在写作这些文章的严谨和狡猾。同时,建议大家如果要读这类材
料,最好看国务院和省政府的,一般到市级以下的文件基本都是东抄
西拼,没有严整的思维和风格。特别推荐:国务院和广东省政府的《政
府工作报告》和每一年的《政府工作重点》以及五年计划。
从纵向上看,中国经济有三个吸取和配置要素资源的管道,形似
三根动力巨大的水泵。它们分别是金融、财政、土地。可以很清楚的
地看到,这三根水泵是直接深入中国社会的最基层的。直到乡镇,都
设有相应的管理机构,比如信用社、土地所、财政所。也就是说,这
个社会生产的所有财富,几乎都在这三根水泵的控制和管理之下,可
谓一网打尽。而三根水泵的吸取能力之所以强大,则是因为它是靠国
家政权以强力加以保障的。所以,只要国家愿意(这种意愿在公开场
合经常表现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政治需要和政绩需要,在私下则
主要是既得利益集团的财富和升迁欲望),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因时、
因地的开动、调解水泵,用于对要素的抽取和配置。
随着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深入,1990 年代中后期以来,另外
一条隐性的抽取管道也逐渐成型。这就是那些直属中央或地方政府,
利用特许垄断权力而形成的巨型国有企业。
以上四根主要的纵向管道,足以使中国政府体系对社会资源进行
全面的控制,并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抽取和配置。这四根纵向管道的
最上端是中央政府,在这之下,依次分布着各级地方政府。以这四根
管道为骨架,构成一个以中央政府为顶端的伞状结构。从最基层一直
到中央政府,形似在管道上的一个个节点。接驳在这些节点上的,则
是围绕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垄断性行业而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
各级政府从这四根管道上抽取资源,然后再横向配置给围绕他们形成
的各种利益集团和行业分利集团。很容易看得出,离各个节点越近,
处于的节点位置越高,就越容易在资源配置及财富分配上占据有利的
位置。这种伞状结构,既是中国经济主要的资源配置渠道,也是这个
经济体系主要的财富分配渠道。
判断未来供需状况的一个重要视点是,对于一线城市乃至一些二
线城市,大局已定。在城市中心区,已经没什么地盖新房,未来的所
谓供应,主要是存量二手房,如果有新来的人想进入中心区居住,主
要靠从现持有的业主手中购买。而郊区新的供应量,并不能解决中心
区的紧缺。如果你手里有中心区的房子,那么大可安心持有。不会有
新的增量稀释它。
我对年轻人的忠告就是,当不成流氓,你就好好看几本书。事实
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留心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规则,多读点
圣贤书陶冶情操。行外圆内方之事,持荣辱不惊之德。这样的话,路
子越走越宽,朋友越交越多,未来就能渐渐好起来。前段时间和朋友
喝茶,席间谈及一人,因与其千金有同席之交,便顺道问及令尊,方
才得知其父维修厕所管道出身,现位居港股上市公司董事局主席。我
很难想象,他是如何一步一步经营人生?但内心实在佩服已极,盖天
地苍茫,人何其渺小,然终不负造化之功,活出一世精彩,诚可叹也,
令我被惭愧!
所有好的东西都会向暴力最强的群体倾斜,所有坏的东西都会向
最弱式的群体转嫁
多长本事少求人
很多人嫉妒、甚至讨厌炒房者,是可以理解的
我也很讨厌那种“占着茅房不拉屎”的巨噬细胞
当然这种讨厌完全是基于情感,而非理智
实际上决定人类行为最根本的仍然是潜意识中的情感成分,而非
理智
我们目前认为的理智,很可能随着认识的提高,会发现当初多么
的幼稚
由此可见理智是个不断变换的相对概念,而情感才是在我们大脑
深处伴随一生的核心决定因素
帖子看似冷酷无情,但现实生活中我也是个有情感的人,只是不
善于表达而已
说这些是个引子,现在回答你的两个问题:
1.我们觉得持有多套房的人很多,这是不对的。炒房必须基于庞
大的需求基础之上(即存在相当多的无房人,需求大供给又少)才能
成立,如果商品供给充裕,需求不旺,你跪着求他炒,他也不会炒。
大多数炒房人并非利益集团成员,只是想在博弈中搭便车的“智猪”,
从阶级成分来讲还是人民。以上因素决定了炒房人并不多,很多人拥
有多套房只是为防止未来付出更大代价而进行的提前避险行为,这些
房子估计不会出售,迟早要用于改善型居住。能持有多套房的人在我
身边多是全款付清,也有利用金融杠杆的,但这一部分往往快进快出,
最多半年,少则一个星期,加息只有对长期才有影响,短期行为改变
不大,何况目前这种纸币贬值的情况下,这点利息不值一提。远没到
空军所谓的跳楼境界,这一点恐怕让空军失望了。其实以现有的房价,
即使不加息,房主自降5%-15%也是狂赚,没有亏本的道理。我们可
以仇恨财富先行者,但不要忘记迟早有一天你也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分
子。
2.在现行体制下,年轻人如果打算在国内大城市发展,当然要努
力赚钱买房占位,巩固既得利益,抬高门槛避免后来者的竞争,这没
什么好说的。成家立业,先成家后立业,是古人的经验,也是有道理
的,更何况买房也是你实现宏伟梦想的其中一个部分,买方和奋斗理
想并不矛盾,空军故意把这两个概念对立起来是别有用心。如果你想
出国,那就努力学习,找机会吧,但国外不是天堂,一样要辛苦打拼,
这一点还是要有思想准备为好。我说过年轻人走“村庄-县城-大城市
-出国”的传统道路是正道,不要耍什么小聪明,觉得众人皆醉你独
醒,非要对抗现实,你看看5 年前那些玩艺的小资们,现在是个什么
下场,肯定后悔莫及。什么丁克、什么soho、什么高薪租房.....结
果呢?现在一个个都不吭声了。相反那些最遵守传统道路的人,早早
地把人生中几件大事解决了,提前占据了不可撼动的利益地位,现在
俨然社会大佬指点江山。这就是经验和教训。
|
|